close
心得分享-99/03/06大願組組長:張華恕 副組長:林美珍  小文殊:林美珍芬蘭師姐: 鄭教授的開示:人有苦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因為我們執著五蘊是真實的,要超越苦必須要觀到「性空」,了解一切諸法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緣起性空。 「苦」也未必不好,透過學習佛法,了解、覺察也會更清楚體驗到苦時正是逆增上緣,它是在考驗我們。透過學習、思惟對緣起性空也會清楚明白,一有苦就馬上要觀空性,苦及煩惱也會愈來愈少,苦的時間也會愈來愈縮短,不酒店經紀斷學習修正放下我執,相信會體會到「空性」。在此有十修歌與大家分享:1.修人我不比較  2.修彼此不彼較3.修處事要禮貌  4.修見人要微笑5.修吃虧不緊要  6.修待人要厚道7.修內心無煩惱  8.修口中要說好9.修所交皆君子 10.修大家成佛道華恕師姐: 今天鄭教授教我們要了知空性,做任何事情要積極做,但是不要執著。了知一切事情皆是空(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如此一來,生酒店經紀老病死轉變成逆增上緣,所有喜歡的人、事、物,都會有變化。 佛陀說:「睹境不動難」,意思是:處身在順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所動,對凡夫來說真的很難。我們學佛最主要的是要能調伏自己的心,使自己能自主,來去自如;心為什麼會被境界所轉?簡單地說是因為有貪瞋癡三毒,學習順逆境來時是緣起性空,要多廣結善緣。淑貞師姐: 每一個人的因緣、環境、根性不同,呈現各種不同人生的路。不論順境、逆境都須了知一切法是空性,心不隨歡喜、痛苦的感受而起伏酒店工作動盪、消耗能量,造成免疫力降低,傷害身體的健康,所以要時時保持覺照。玉蘭師姐: 佛學是輿論與道理,學佛是行為的實踐,以達証悟、了脫生死。兩者的關係是環環相扣,沒有佛學為前提便無法明白經論,如同一棟高樓建築,若沒有一、二樓做為基礎,那有三、四樓的穩固。如今有機會聽聞佛法、經論,真是慶幸難得。我更要用心學佛發菩提心,付出行動在佛學與學佛的道路上精進不懈怠。並將做定課所得之功德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美珍師姐: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酒店打工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句是心經的總觀。觀自身色、受、想、行、識的空性,觀外在契世間的空性;空並不是離一切色才是空,而是指一切本身即具足空性。 從文字的表相解讀的「空性」,看似簡明,實則高深難以體會。想俱足此「觀」的能力,就必須從自身的內在觀察起;「止觀」是歷代修行者所共同秉持的方法,我們如今有幸學佛,重要的就是培養我們的心寧靜、平和、安止,不受外在變化所干擾,才能更進一步觀周圍、宇宙…等,觀到一切自在酒店兼職如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ot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