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武漢頻道更多尋訪習主席點贊紅會志願者張寶跨國捐髓事跡的故事發佈時間: 2014-07-08 13:56:56來源: 荊楚網作者:進入電子報
  中韓兩國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千百年來形成了血濃於水的深厚友誼。我這裡給大家講兩個感人的故事。2008年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韓國各界人士慷慨解囊、伸出援手。韓國全南第一高中的師生們向中國北川中學募集捐助善款,該校校長在給北川中學校長的信中寫道:“喜悅分給兩個人會變成兩倍的喜悅,痛苦分給兩個人就各剩下一半的痛苦。”
  同樣是2008年,中國骨髓捐獻志願者張寶與韓國患者配型成功後遭遇了車禍,但他住院治療康復後,繼續為這位韓國患者捐獻了骨髓。這位中國志願者說:“人生禍福難料,人家現在大難臨頭了,幫點忙真不算什麼。”迄今為止,中國志願者共進行跨國捐獻骨髓156例,其中為韓國患者捐獻骨髓45例,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這樣的生動事例不勝枚舉,都是中韓兩國人民友誼的真實寫照。我們兩國人民要共同努力,更多分享喜悅,更多分擔困難,更好書寫友誼地久天長的新詩篇。
  ——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節選)
  荊楚網訊(記者黃松、劉申 實習生 徐雅麗) 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發表演講,主席講述了中國骨髓捐獻志願者張寶遭遇車禍仍為韓國患者捐獻了骨髓的故事,瞬間打動無數關心中韓友誼的人,張寶一夜間成為愛的傳奇、中韓友誼的使者,成為兩國青年共同關註的焦點。
  張寶在哪兒?生活怎麼樣?他是個什麼樣的年青人?他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心態下為韓國白血病患者捐獻的骨髓?所有被習主席的小故事感動的人心中都盤桓諸多疑問。
  7月5日至6日兩天時間,記者驅車從湖北到安徽,馬不停蹄地千里尋訪,希望從不同的側面瞭解真實的張寶。
  母校老師:要是評選當代的雷鋒精神,他完全夠格了
  張寶2000年從安徽考入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這所有60年曆史的學校前身是軍工學校,張寶入校那年,該校錄取分數線要比統一專科線高出70-80分。
  武船經管學院有3000多人,張寶當時的輔導員張文華僅比剛入校的張寶大一歲,因此與新生很快打成一片,他們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了三年。

  武漢船舶職業技學院經管學院張文華接受荊楚網記者採訪攝影黃松
  張文華告訴記者:張寶同學進校後表現十分不錯,參加學生會競選進入學習部任部長,然後任經管學院學生會辦公室主任。“他做事非常主動,樂於助人,大家有困難找他時,他都十分積極幫助大家,對錢不敏感,從來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張文華說。張寶同學負責院學生會全年工作計劃的撰寫及落實,事情很多很繁雜,常在辦公室加班也不跟老師說,因此總能提前把工作做完,令老師驚喜。“在讀書期間,張寶同學做了再多事也不會大肆張揚和宣傳,張寶同學在校就讀期間多次在外獻血,也並沒有讓老師知道,他覺得應該做的事就會去做。”
  在經管院,記者遇到了該院當年的黨委書記、現任學校宣傳部部長邱華。邱華同志說:武漢船院校訓是“厚德,篤行,致用,創新”,教育學生誠信、求真、團結、大愛,知行合一,很多學生把救助他人當做人的一種本性。2010年,張寶同學遭遇車禍仍為韓國患者捐獻骨髓著想的義舉,經過媒體報道後感動了全校師生。近年,只要紅十字會組織進校的獻血活動,學校都會出現報名踴躍的景象。2013年有9位學校學生在武漢801公車上成功救助一位生病的女同志事跡被很多媒體報道,張寶同學的故事更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典型例子,這些故事教育、鼓勵著成長的學生們,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愛身邊的人。
  張文華還向記者談到自己一直和張寶同學保持聯繫。“今天我才知道他捐助修繕當地烈士陵園和捐助青海貧困學生的事情,這些事包括他們班的班長和同寢的室友也不知道。我認為要是評選現代的雷鋒精神,他完全夠格了,我們為有這樣的學生感到十分驕傲。”

  武漢船舶職業技學院宣傳部部長邱華接受荊楚網記者採訪 攝影黃松
  湖北省紅會:他彰顯的是一種仁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骨髓捐贈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授權工作之一,湖北省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位於武昌中南路中建三局大廈28樓。記者在7月6日約好時間抵達時湖北分庫時,負責人劉悅同志還在趕回單位的路上。工作人員胡林同志一邊幫我們查找張寶當年的志願者登記表,一邊和記者聊天。
  同性格陽光的胡林同志交談,才知道她以前是陸軍總醫院的醫生,她說話節奏快、親切、坦然。胡林同志告訴記者,中國紅十字會六項法定工作中的獻血、獻髓、獻器官(簡稱“三獻”)工作是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的重要內容。當一個人患了白血病,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是異體乾細胞移植,借助可再造生血功能的乾細胞,就象在身體里種下一株幼苗,讓這些造血乾細胞慢慢長大,長大後就能治好病。由於白血病很多種,每個病人的受傷害情況不同,身體狀況不一樣,通過異體移植造血乾細胞對白血病還不能達到100%治愈,不過,目前成功率可達80%以上,這對於以前被稱為絕症的白血病治療是一個給病人生命希望的機會。
  胡林醫生介紹說,全球患白血病的病人越來越多,需要救助的對象中以小孩子占大多數,所以需要紅十字會的宣傳推廣,鼓勵更多的骨髓捐獻志願者參加這個人道救助行動。可是,因為骨髓捐獻志願者數量並不多,造成能與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的機率不高,張寶同學是湖北省紅十字會首例跨國匹配成功的志願者。“張寶被習主席在韓國演講中點名,給了我的工作和很多骨髓捐獻志願者莫大的鼓舞!”胡林醫生說。

  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同張寶簽的志願者捐獻同意書 攝影黃松
  說話間,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的負責人劉悅同志來到辦公室。劉悅同志告訴記者,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目前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入庫的骨髓捐獻志願者達到了6.5萬人份,成功捐獻187例,其中給國外捐獻的有6例。這些骨髓捐獻志願者包括“90後最美大學生”田強,“最美中學生”張文馳、“最美新娘”向雪敏,“新疆姑娘”閆瑞等一大批優秀志願者。
  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負責人劉悅同志接受荊楚網記者採訪攝影黃松
  “張寶是優秀的骨髓捐獻志願者的代表,他在遭遇車禍後仍為韓國患者捐獻骨髓的行為,體現出對他人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彰顯的是一種仁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弘揚的是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他的事跡經過習主席點贊後,必將帶動和引領更多的志願者加入中華骨髓庫的陣容中來,輓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劉悅同志說。
  網絡上的張寶:傻傻的我,傻傻的笑,傻傻的愛
  7月5日,望著巍峨的大別山群峰和陰雲中的一線藍天從眼前一晃而過,記者從武漢出發,驅車經過近6個小時的跨省400多公里路途,抵達安徽省淮南市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張寶同志獨自一人,坐在乾凈整潔的公司辦公室里等待我們遠道而來。
  在近6個小時的路途中,記者的目光沿著4G網絡爬行、搜索,尋找張寶的生活、情感痕跡,慢慢的,一個有血有肉的張寶生動的呈現出來。
  網上的信息顯示,張寶今年33歲,生日4月9日,屬雞,白羊座,B型血。他對生活的看法是:簡簡單單的相互守候就是一種幸福。他於2014年1月24日更新的QQ簽名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從張寶網絡日誌中收藏的大量專業文獻資料來看,他現在從事著建築、商業地產相關的職業,他最近一篇日誌是2014年05月15日轉載的PPT文檔,叫《商業規划動線設計及鋪位分割交流探討》。從網上信息知道,他是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因為有人留言稱他為“張總”。張寶空間里收藏有很多萬科公司資料,涉及內部培訓、項目定位、策劃、工程管理各方面,可以感覺到張寶自己經營管理企業的榜樣是萬科。
  從網上互動留言還發現,大部分張寶的朋友們都認為他是一個低調、帥氣的潮人;部分好友覺得他象個沉著冷靜的五四青年;也有部分好友認為他是一個超級英雄“無敵浩克”;有一條留言是張寶武漢的女同學在4年前留言,她寫道:“心中有大愛, Men!"。
  有一位張寶的淮南密友在2012年留言說他是個“淡定男”,眾多的空間留言還讓人得出張寶在他的朋友圈內有很多的標簽,“電腦高手”、“歌神”,小兄弟認為他是“仗義的好大哥”,女粉絲認為他是“潛力股、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和琢磨不透的傻瓜”。
  而張寶覺得自己是個“起床困難戶”。他喜歡讀書、購物、攝影、美食和電影,他愛宅在家裡,擔心長胖,偶而減肥。他最愛的一首歌是美國流行歌手馬克·特倫茨(Marc Terenzi)的《Love To Be Loved By You》(願意被你愛),最近他特喜歡張雨生的歌:《執著》《永遠不回頭》《大海》《玫瑰的名字》,他還喜歡趙雷和蘇芮。
  張寶認為踏入愛情不是為了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為了尋找一個不完美的人在你眼中的完美。從張寶的網絡上留下的記錄發現,他的感情生活並不順利,在2005年,他有過一場很傷心的同戀人分手,而在2009年春天開始的一段愛情也曾經如痴如醉,象過山車一樣分分合合、大喜大悲;張寶網上說,“愛情,就是給盡了我能給的,滿足於你能給的,哪怕是我最後的一滴水,哪怕是你吃剩的一粒米……”
  2009年11月17日,張寶與一位韓國白血病患者進行HLA分型高配成功,第二天去湖北省立醫院,體檢未成,白跑一趟。2010年1月5號張寶抵達北京,據他的記錄,1月8號打第3針,1月9日認識打第六針,1月10日打第八針,1月11日他寫道“今天採集的量不夠,明天繼續~~”,1月12日,他先說了三個字:結束了。後來又說了三個字:心安了。
  2010年1月20日,張寶在說說中寫道:心死是怎樣的感覺?
  2010年1月22日,張寶在說說中寫道:傻傻的我,傻傻的笑 傻傻的愛。
  張寶自述:希望韓國朋友身體健健康康

  紅十字會志願者張寶接受荊楚網記者專訪攝影黃松
  我叫張寶, 現在安徽淮南從事建築行業工作,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我們公司主要是承包土建,房屋建築,市政道路為主。我是在2000年在武漢船舶技術學院上學,2003年畢業,畢業後在武漢工作到2008年,之後回到安徽家鄉工作。
  我是在2003年第一次參加獻血的,當時和幾個同學上街玩,在武漢佳麗廣場看到有一輛獻血車,就去獻了。我常聽到說血庫告急、急需用血的報道,覺得總有可能幫到誰吧。

  紅十字會志願者張寶的獻血證書和榮譽證書 攝影黃松
  從那之後,大概隔半年或一年會我都會去獻一次血。我獻血一共有過13次獻血記錄,都是在路邊的獻血車上獻的,沒有去過醫院;在淮南近兩年沒有獻血,主要原因是沒有遇到獻血車。
  2002年我在獻血的時候,工作人員給我講了一下造血乾細胞的情況,我就在那邊填了一份表,在2008年收到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打電話過來說有一個白血病患者,與我的乾細胞比較相符,算是初配成功。
  一直到2009年年底11或者12月份的時候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才再聯繫我。當時是再抽取血樣拿到蘇州進行進一步的高配,高配成功後在當年12月份到武漢做了體檢,2010年1月到北京醫院做骨髓乾細胞採集。
  我是在2009年3月份出車禍,那天開車出門辦事因為下大雨,在路口轉彎的時候和一輛中巴車相撞,當時胸腔和腦部都有積水,包括肋骨和鎖骨都有骨裂,在醫院留醫20多天,出院後身體康復的比較好。又進行了身體檢查,醫生說不影響捐獻造血乾細胞。我經過了那次車禍事件康復之後,經歷過死裡逃生,感覺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世事無常。
  我捐骨髓一事,爸爸媽媽剛開始的時候不太同意,因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顧慮,他們認為自古以後都講骨髓是人的精髓所在,擔心這個手術對身體有影響。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現代醫學不像傳統的骨髓穿刺的方法,是通過外部抽血採集造血乾細胞;我聽說那個患者在幾個國家都沒有人和他匹配成功,我是唯一和他匹配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不去做的話、以後一定會後悔,最終就堅定下來,後來爸爸媽媽也就同意了。
  從2010年做完這個採集手術到目前為止,我感覺對身體方面沒有什麼影響,目前我的身體狀況一直蠻好,也不定期做體檢,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在昨天下午3點多的時候,接到了湖北《楚天都市報》的記者打來的電話,才得知自己跨國捐獻骨髓的事情被習主席在訪問韓國時的演講中提到。當時,我覺得比較意外,雖然之前聽說可能會被提到,但是覺得像我們這種小人物的小事情在這麼大的場合當中被提到的概率不是很大,後來真的被提到了,感覺很意外,也感覺很榮幸。
  看了習主席演講的節目之後,我有點激動,覺得這種百年一遇的事情也被我碰到了。
  我目前的生活狀態還可以,喜歡爬山,因為最近2年比較忙,出去爬山的機會比較少。未來我會繼續從事目前的行業,有可能的話慢慢擴大我的事業,把我的公司做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在生活方面我沒有太多追求,平平淡淡、身體健康、家庭幸福,雖然目前還沒有家庭,但是很快會有的。
  我以前確實很想見到那位被救助的韓國朋友,想看看他怎麼樣了? 我現在不那麼想了,我知道見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紅十字會法律上有這方面的規定。我希望他身體健健康康的。
  [後記] 一年前,本人開始跟蹤、報道中國紅十字運動中的故事,不知不覺寫了88篇報道和評論,有20多萬字。
  不過,當本人從電視畫面聆聽到習主席訪問韓國,7月4日所講的這兩個感人的故事時,心裡還是十分興奮!
  因為習主席講的這兩個感人的故事,都是全球各國千千萬萬參與人道救援工作中、普通民眾的感人故事的兩位典型代表。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道救援工作是跨越國界的!
  本文是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楚天神碼副總經理黃松組織採訪中韓友誼使者張寶同志,他在2008年跨國骨髓捐獻背後的感人故事。當我受黃松副總經理委托執筆寫這篇採訪“後記”時,只想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感受,那就是:
  中國的80後也都積极參与全球紅十字運動人道救援工作,已經有很多值得表彰的好人好事,讓我們媒體人打開視野,去為他們的人道精神謳歌吧! (光明網記者 沈陽)  (原標題:尋訪習主席點贊紅會志願者張寶跨國捐髓事跡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ot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